研制目的
煤瀝青是生產各種炭素制品的主要黏結劑,20世紀70年代以前主要使用軟化點(環球法測定)為75~95℃的中溫瀝青,普通中溫瀝青軟化點較低,β樹脂含量較少,黏結性能不夠理想,而且炭化后結焦值只有50%左右,用于生產普通功率石墨電極還是可以的,但用于生產需要高強度和高密度的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石墨電極就顯得不能適應。普通中溫瀝青由于軟化點較低,容易熔化及結成大塊,高溫季節運輸及裝卸比較困難,裝卸時產生的瀝青粉塵對搬運工健康有影響。隨著炭素制品質量的不斷改進,對黏結劑瀝青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中溫瀝青基礎上經過適當加工制造一種優質黏結劑瀝青日益受到重視,20世紀70年代以后歐美、日本等國家大量生產改質瀝青取代普通中溫瀝青,以滿足炭素工業的需要。
性能和使用
改質瀝青的軟化點稍高,但其他性能不同于一般高溫瀝青,改質瀝青生產過程中大量輕餾分(低分子組分)通過縮聚反應轉變為高分子組分,因此改質瀝青與普通中溫瀝青相比各組分的比例有所調整,如瀝青中的苯不溶物和喹啉不溶物含量都提高了,最具有黏結性的β樹脂含量也提高了,揮發分則相應降低,改質瀝青既有良好的流變性能和黏結性能,又能增加制品焙燒后的結焦值。所以使用改質瀝青制造的石墨電極體積密度、機械強度提高了,同時孔隙率、電阻率呈下降趨勢。改質瀝青已不限于生產高功率及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鋁電解工業使用的陽極糊及炭陽極也已采用改質瀝青。使用改質瀝青做黏結劑,必須相應提高混捏及壓型溫度,制定適合改質瀝青炭化特點的焙燒升溫曲線。各國生產的改質瀝青指標不完全相同,用于生產高功率及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的改質瀝青的性能大致如下:
軟化點/℃(環球法) 100~110
甲苯不溶物含量/% 27-33
喹啉不溶物含量/% 10~15
β樹脂/% >20
結焦值/% 55~59
生產方法和質量數據生產改質瀝青的工藝重點是調整煤瀝青的軟化點、喹啉不溶物含量及β樹脂含量這3個指標上,改質瀝青的生產有多種工藝路線,如化學催化法、閃蒸法、水蒸氣蒸吹法、空氣氧化法和熱聚法等,其中 熱聚法由于改質效果好而采用較多,中國各焦化廠試制及生產改質瀝青有以下幾種工藝路線:
1、以中瀝青為原料的閃蒸法;
2、以中瀝青為原料的連續常壓熱聚法;
3、以中瀝青為原料的間歇加壓熱聚法;
4、以煤焦油為原料的常壓間歇式蒸餾和熱聚法。